|
|
 |
|
艋舺古蹟》剝皮寮老街
【艋舺肥皂╱編輯】
2010/01/25
2009年8月底,剝皮寮老街歷經6年的整修,終於落成,正式開放供遊客參觀。這條橫跨清代、日據(日治)、民國三個時代的老街,混合了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,成為一條足以代表艋舺市街歷史特色的老街。為何稱為「剝皮寮」呢?眾說紛紜,有人認為是因清代淡
|
 |
|
艋舺古蹟》華西街觀光夜市
【艋舺肥皂╱編輯】
2010/01/25
華西街夜市以小吃為主,從山產到海產一應俱全,並有腳底按摩等休閒業。除了蛇肉之外,北港甜湯的燒麻糬、勇伯的米苔目湯、漢記的剝骨鵝肉、阿義的滷肉飯、阿娥的古早味什錦麵……眾多美食不勝枚舉,這些彷彿是鄰家阿嬤拿手菜的傳統小吃,樣樣都是令人懷念的好
|
 |
|
艋舺古蹟》艋舺龍山寺
【艋舺肥皂╱編輯】
2010/01/25
龍山寺的正殿建築及兩側的鐘鼓樓也都有可觀之處。龍山寺歷經嘉慶與同治年間幾次大修,目前的寺廟風格係日據時代大正九年(西元1920年)時所修建,由泉州名匠王益順所設計建造。前殿八角藻井,鐘鼓樓轎式屋頂及正殿圓形藻井皆出其手,精緻美奐、雕刻精密,
|
 |
|
艋舺古蹟》艋舺清水巖祖師廟
【艋舺肥皂╱編輯】
2010/01/25
祖師廟歷史悠,久在前殿中門前,有一對粗壯的龍柱;而兩側的山牆,有十八世紀末、十九世紀初的磚雕圖案,是廟中現存最古老的藝術品。此外,在樑架、石壁、龍柱上,也都刻有清朝的帝號年代,都是渾厚樸拙的作品,所以祖師廟曾被稱為表現清代中期最具特色和藝術
|
 |
|
艋舺古蹟》艋舺青草巷
【艋舺肥皂╱編輯】
2010/01/25
過去,青草巷還有一個尊稱,叫做「救命街」,其來有自。原來,在清朝傳統農業社會的時代,正值開墾之初,流行疾病眾多,但漢藥店及中醫生並不普及,人們生病的時候,沒有醫院可以看病、沒有診所可以拿藥,就只能靠著街坊鄰居口耳相傳的草藥秘方,或是到廟裡求
|
 |
|
 |
|